龟儒谷老人忆龟虽寿
龟儒谷老人简介
龟儒谷老人(728年—799年),原名狄道辅,字怀让,唐朝诗人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、评论家。七岁能文,十岁能诗,为唐代少年才子。年轻时与王维、杜甫、白居易、元稹等文学大师交往。中年退隐山林,广泛涉猎佛教经典、文学名著等,从而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。
龟虽寿的历史背景
“龟虽寿,犹有竟时。”这个说法出自《庄子·逍遥游》一篇。道家思想中,人们认为天地无极,宇宙无限,生命也没有尽头。只有像龟一样长寿的动物,才能让人们感到生命的延续。然而,“犹有竟时”这个后一句话,却是告诫人们即便是龟这样的长寿生物,终究也不能逃脱死亡的命运。而人不如龟,更没有绝对的长寿之典,不管生命如何漫长,终究都会有结束的时候。
龟虽寿的诗意与价值
如果说“龟虽寿”的历史背景是向人类表达生命的无常和短暂,那么在龟儒谷老人笔下,它则是一种超越人性的情感宣泄。龟寿虽长,但它却在爬行的过程中无止无休地追求着心中的目标,即便爬了千年、万年,也没有丝毫停滞。而我们在人生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表现出迷茫、彷徨、无奈等消极情绪,而龟的这种专注一心、毫不动摇的精神,则成为我们值得学习、借鉴的范本。
同时,《庄子》所描绘的“逍遥游”概念,也是龟儒谷老人诗歌中的主题。他笔下的逍遥游,并非指无所事事的散漫状态,而是一种高度自由、自在的境界。他在诗中畅游山水之间,或与二三好友一同品茗赏月,或独自散步于深山丛林,从而达到了一种身心统一的境界。这样的状态,正如传统中国美学中所谓的“雅趣”,十分讲究境界的自然、高远、深邃,也是现代人们对于“回归本真”、“重新审视生活”的醒悟与追求。
在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中,“龟虽寿”及其背后的哲学意境,似乎已经成为了我们精神上的一份慰藉和指引。
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,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。若本站收录的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且有疑问请给我们来信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 http://www.ziy123.com/yszd/8431.html 龟虽寿原文注音版 拼音(龟儒谷老人忆龟虽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