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贾藏鹦,语鸟成行
自古商人善于经商,精于赚钱。然而,有一位巨商却对此视而不见,反而倾注大量心血于养鸟。他就是明代商人吴曾。
一、鹦鹉繁殖的迷
吴曾是个生意人,也是个鸟迷。他对鹦鹉情有独钟,特别是那种色泽鲜艳、言语清脆的大红鹦鹉。在他的要求下,手下急流官曾从海南、台湾等地购买了各种羽毛鲜艳的鹦鹉,送到他的“芳菲园”里养殖。
可是,群鹦鹉繁殖的事,对于吴曾这个外行人来说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。后来,他请来了当时最有名的养鸟专家老吴长庸为他解围。二人本着共同的兴趣,深入研究繁殖原理,终于在大红鹦鹉的繁殖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。这也引发了当时社会上对于吴曾只注重“养鸟”而轻视经商的非议。
二、语鸟为赏
除了繁殖技术,吴曾还对鸟的语言训练有着独特的见解。他以训练宠物鸟言语为乐,集各种鸟语于一体,营造出了一种别致的璀璨“鸟声乐园”。这种娱乐活动发轫于康熙年间,到了雍正、乾隆时代,繁荣旺盛,各地巨商尤以这种为乐。
也因此,商人养鹦鹉训练鹦鹉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流行文化,甚至有“商贾藏鹦,语鸟成行”之说。这也折射了巨商们对于文艺、生活品质的追求,以及他们内心深处对于赛赵奢华、竞楼阁高大的向往。
三、鹦鹉与巨商
除了二者内在联系之外,“鹦鹉”本身在古代文学中也有着特殊的涵义。历史上,鹦鹉常出现在文人士大夫的画卷笔墨中,多与高雅诗文搭配,寓意着文学创意、雅致情调。如唐代诗人韩愈有诗云:“幕府之中,钟鸣鼎食之际,诗书功名上之事,耳闻目睹之余,挥书引飞着笼中鹦鹉,千文之中,下笔无穷。”可见,鹦鹉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眼中有着非常深刻的含义。
总之,商贾藏鹦,语鸟成行,这是一段中国古代文学中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妙故事。也许,它所代表的那种商业与文化、传统与现代、功利与艺术的并存状态,值得我们深思。
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,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。若本站收录的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且有疑问请给我们来信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 http://www.ziy123.com/jfss/3911.html 巨商蓄鹦鹉文言文翻译(商贾藏鹦,语鸟成行)